《圣诞故事 (A Christmas Story)》:人造怀旧感

/ 0评 / 0

本文是 Folding IdeasA Christmas Story: A Tale of Technological Nostalgia 的转写,部分内容因本地化和个人恶趣味与原文有所出入;部分专有名词由于没有共识翻译保留原文。视频原长约 11 分钟,请自备梯子。如需引用请引用原作。

又到了这个季节,这个华纳媒体——特纳广播公司的母公司——米高梅 1986 前影片版权的所有者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高强度轮播《圣诞故事》的季节。

我们来一起关注一下《圣诞故事》是如何通过不断重播给我们灌输了一种怀旧感,一种让我们对一个前普世主义的——按定义是完全不存在的、通过物质消费表征的「纯真年代」的世界产生的怀旧感;产生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代」的错误记忆。

我可真是爱死圣诞节了!

* * *

在小时候,我觉得这部电影很难看。长大后我的观念稍微改变了一点——至少我现在能理解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的难度,尤其是现在我意识到 Peter Billingsley 是一名出色的儿童演员。但总体而言,现在的我并没有对这部电影产生什么新的好感,只是我讨厌的部分不再一样了。

《圣诞故事》把自己标榜成「献映给传统的、百分百原汁原味的美国圣诞节 (A tribute to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One-Hundred Percent, Red-Blooded, Two-Fisted, All-American Christmas)」。这部 1983 年上映的电影并没有立刻拿到什么出彩成绩;但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通过电视重播的方式斩获了大批观众,乃至在 1997 年,特纳广播公司在被华纳收购后开始在除夕夜和圣诞节在 TBS 频道上 24 小时不间断轮播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要剧情是 Ralphie 回忆他在 1940 年代所经历的、令他难忘的童年圣诞经历。这个桥段后来被用于其他尝试构造「怀旧感」的电影,比如《两小无猜 (The Wonder Years)》以及非常奇怪的汤姆汉克斯参演的《海阔天空 (Radio Flyer)》。(我得改天讲一下《海阔天空》。)

电影通过插叙讲述各个小故事,各个故事基本都围绕着幼年时的 Ralphie 希望要一把 Red Ryder 200 英尺射程卡宾气枪作为圣诞礼物的渴望展开,比如他如何说服他的家长去买这样一个东西,以及过程中的其他的一些小插曲。

戾气点说,这部电影对自己的标榜完全是人造怀旧。电影的观点,和剧中的 Ralphie 一样,是十分侧重于物质需求的。在电影的开头场景中,孩子们围在商场橱窗前痴迷地看着里面的东西,Ralphie 则作为旁白解释橱窗内的「机械电动乐趣」——电动人偶、电动火车在玩具铁轨上飞驰、发条坦克缓缓开过展柜。有几个场景则通过 Ralphie 的父亲笨拙地操作暖炉和电器系统构建幽默;其中有一个场景就直接基于「知道这个扳手是做什么的」构建笑点。

Ralphie 和他的兄弟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孤女安妮 (Little Orphan Annie)》系列剧。在一幕非常重要,被后来者无数次提及的场景中,Ralphie 终于收到了他的小孤女安妮解密别章。他正高兴自己终于能成为「内部群」的一员,但很快就失望地发现这不过是一场广告营销,因为之前在晚上收听到的密文解密之后的结果是:「记得喝上一瓶阿华田 (Ovaltine, 一种麦芽饮品)」。Ralphie 沮丧地说:「干了这么多事,就为了这条烂广告。」

电影中提到的品牌不止小孤女安妮和阿华田:奥兹摩比 (OIdsmobile, 汽车品牌)、Raggedy Ann(虚构人物、品牌形象)、Red Ryder(虚构人物、品牌形象)、《绿野仙踪》、米老鼠、力士(日化品牌)、棕榄 (Palmolive, 日化品牌,现为高露洁子公司)还有 Oxydol(日化品牌)都在电影中出镜。所谓「传统的百分百原汁原味的美国圣诞节」毫不掩饰地是属于物质和品牌的圣诞节。

这部电影的吊诡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孩子的圣诞节电影,它还是一部名义上「拍给孩子」的圣诞节电影。它的重点并不是孩子们感受到的世界,而是大人回忆中孩子们的世界。它的摄影、剧本以及空间上的设计都不是按照孩子们切实的感受来的——它从来就没打算这么设计过。毕竟,在 1983 年的时候,9 岁的孩子可不会觉得壁炉调节阀有什么值得构建笑点的地方。

这部电影只是给自己放在了过去中的某个说不清的时间点上,专注地展现了距离拍摄日期大概 40 年前的关于童年的物质生活。又加上这部电影本身又是一部历史片,很容易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已经是一部老电影,让人觉得这里面展现的内容是一个延续了几代人的传统。

这些因素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拿到多少票房,但是却能在电视重播里斩获无数观众的重要原因。电视重播会让人忘记电影的实际上映日期,让人更加觉得这是一部老电影。毕竟能在电视上播的电影大家都默认是老电影。而且这部电影的叙事方法也不适合在影院播出,它反而非常适合作为电视节目播出——尤其是大家都只是让电视作为生活背景音放着,自己忙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或许有些时候大家就坐在一起闲聊,然后有人瞟了一眼电视说:「快看,精彩的要来了」,然后大家就又跟着电视复述自己最喜欢的桥段,嗑嗑瓜子什么的。

这部电影的极度结构化的叙事方法使得它甚至就是为了 24 小时轮播而生的——电影的结尾很稀松平常地结束了,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似乎就没有结束一样。在结尾,由于邻居的狗吃掉了晚餐用的火鸡,一家人只得去 Bo Ling & Sons Chop Suey Palace Co.(剧中虚构中餐馆);结尾以一个又臭又长的关于 Deck the Halls 和中文英语口音(部分方言地区发不出 /r/)的笑话压轴。

一家人吃过晚饭过后,这部电影也就到头了。Ralphie 和 Randy 摆弄他们的东西,然后就是演员表。

* * *

和其他节日故事不同,这个故事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深刻寓意,也没有歌颂人类的高贵品质或者强调人类的劣根性。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无他。这是一个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到头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一年。——记得喝上一瓶阿华田。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却和电视媒体契合得很好: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水准场景,而之间的衔接部分反而是你越不注意看效果越好。然而我并不认为单纯媒介上的更改就能让这部电影的关注度激增。从大银幕转到小屏幕、从坐在影院里全神贯注到偶尔看两眼,这些改变虽然巨大,但并不是全部。

我在知道这部电影实际上跟我同岁的时候震惊了一小下,因为在我印象里,这部电影肯定是在我出生前就存在了的——我的父母就挺爱看的,他们也能背台词出来。于是我潜意识里就认为这部电影和我的父母一样在那虚无缥缈的、没有我的过去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甚至稍微比我年轻一点,而且精准击中了我的父母关于童年时期的记忆,因为 50 年代的加拿大乡村和 40 年代的城区基本没差别。

这部电影的关注度到 90 年代后期才开始上升——直到那批在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长大、开始可以从这部电影看到他们童年时期的影子、开始把这部电影当做他们童年的一个标志之后才开始上升。注意到这种「当做」是和剧中 Ralphie 所渴望的东西一样虚假的、人造的。

1985 年,米高梅被特纳收购。特纳当时在为了 WTBS SuperStation 电视台构建电影库。次年,特纳卖掉了除了 1986 年前电影库之外的所有米高梅资产。这使得特纳得以利用这一个巨大的电影库,毕竟现在米高梅电影的授权不过是一张白纸的事情。《圣诞故事》和其他几部电影的电视放映和授权费用有很大干系。这也是其他更为优质的圣诞电影如《小鬼当家》只是偶尔放映而质量不是特别好的蓝金贝斯《红鼻子驯鹿鲁道夫》自 1964 年来就一直能看到的原因。

总结来说,一部不温不火的 1983 年上映的电影在 1986 年被特纳重新用作电视放映垫片,但直到自幼年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成年之后才家喻户晓。这股突然爆发的关注则被电影的持有方 TBS 进一步强化。《圣诞故事》里所展现的「传统」,它的根基和表现以及 24 小时不间断轮播并不是什么文化根基的一部分,而是比《黑衣人》还要年轻的公司手段。

童年怀旧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东西,而且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怀旧感有所质疑。儿童总体而言并没有方法和能力去寻找和鉴赏内容。在 80 年代,你只有一部电视可以看,那就只能照单全收。无论是家长的决定还是电视台的决定,我们的童年是「为我们所制定的」。

《圣诞故事》,一部对物质怀旧的电影,直到它本身成为被怀旧的物质、成为「童年时的圣诞节」的象征才取得成功。它勾起了人们在 12 吋显像管电视前看电影,在放广告时才跑去上厕所的回忆。但对于我而言,我就是 Ralphie, 在收音机前拿着解密别章,意识到我的童年娱乐的核心内容不过「是一条烂广告」而已。


Dan "Folding Ideas" Olson, 评论家、剧作家、演员;电影摄影与制作专业硕士。以 YouTube 专业影评频道 Folding Ideas 知名。和其他讨论剧情的频道不同,Folding Ideas 主要对电影技法进行分析评论;当涉及剧情时,则主要分析剧情的逻辑性和创作者意图。Folding Ideas 的分析诙谐幽默,同时不失专业水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r comments will be submitted to a human moderator and will only be shown publicly after approval. The moderator reserves the full right to not approve any comment without reason. Please be ci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