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城已死,电脑城永生

/ 0评 / 0

我想,是时候了。

最近接到了中关村于 2020 年末开始转型的消息,转型完成之后,中关村将成为「创新创业一条街」;加之从 2018 年起鼎好电子商城就不再与商户续约,这意味着曾经全国最大的电脑城——中关村,将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消费电子天堂和充满奸商的地狱。

故事很好看,也让人感到有些惆怅。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挑选各种电脑配件的现在,「电脑城」一词显得有些陌生。回忆上一次去电脑城,似乎已经过去了三四年。

每个城市,无论大小,都有属于她的电脑城。我的故乡也不例外。但我和电脑城之间并没有什么很深的羁绊,事实上因为住得远,我从没有动过主动去过电脑城的想法。年幼的时候曾跟着父亲去过几次,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去同一家店里——父亲和店铺老板是同事或者前同事,主要是过去取东西或者帮忙修一些东西。年幼的我并没有动四处逛逛的念头,一方面是害怕真的到处走走之后找不回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被父亲明确告知呆在店里,所以我对电脑城的印象也就局限在那十个平方之内。

后来上了高中之后,反倒是离电脑城稍微近了一些。当然,仍然是没有什么去的动机。直到后来我得到了一部 USB DVD-RW 光驱,我就开始考虑刻录系统盘的事情。玩得比较好的同学这时候就给我指了个路:走,我们去电脑城。

他是电脑城的常客,具体而言,二楼碟铺的常客。在网络尚不发达的过去,获取最新(yóu)()的方法就是通过电脑城的碟铺。15 元到 30 元不等的一张碟,里面能塞下几十个小时的乐趣;有时不乏 3A 大作,当然更多时候是不太能用、为了能多塞几个游戏而被过分裁剪的、支离破碎的游戏体验。不过至少聊胜于无,而且如果不能玩的话,你还可以退换碟。将玩过的碟片退回去,你还可以以更低的价格「租」到下一张游戏碟。一来二去,老板和你就熟识了。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他都会帮你留意;有什么新碟到了,他也会让你尝鲜。

当然,我是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乐趣的。我虽然在 10 岁时就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但那台电脑并没有独立显卡,所以这种「前卫游戏体验」和我基本不沾边。不过碟铺也卖空白碟——毕竟说实话,这是唯一能称得上是完全合法的生意。游戏碟在那时是处在灰色地带的,更不要说盗版碟了。

空白碟也很贵,2 元 1 片。当然,零售总比批发贵一点。当时囊中羞涩,也没法拍一张红色毛爷爷带两大盒光盘回家。不过至少能拿下两三片,毕竟刻录系统镜像并不需要太多次尝试。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再后来我去了另一个城市读大学,而我的大学恰好又在深山老林里,出山进城需要坐半个小时的车,于是就更不想去探索任何东西了。反正各个快递都能送进来,为什么要我跑出去呢?况且,网购的可靠性更高、索引效率更高、价格更低,除了快递需要三四天才能送达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杀死电脑城的或许不是时代的洪流,而是电脑城自己。我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快递需要三四天才能送达对于我可能并不是一个很成问题的事情;但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就是不可接受的,他们需要指定配件能立刻送达。这样的送达能力只能是通过当地供应商做到,而这个当地供应商自然就是电脑城本身。零售业务则会不断地分散到各个电脑维修铺当中,电脑城可能最后会成为对商或对公的提供商。事实上现在有很多电脑城内的商户已经将店铺用作仓库,转战线上零售。

电脑城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在网购成为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前实际上是十分有趣的——各个商户会几乎自发地(有些时候可能是受迫地)形成一种类似辛迪加乃至于卡特尔的组织。当然,很难说这是好还是坏,不过从结果来看,这种不受控制的全局溢价最终是和电商联手断送了电脑城零售业务的前程。

现在再去一趟电脑城,已经不会再看到往日人头攒动的景象了(当然,疫情或许也贡献了一部分原因)。电脑城已经成为了过去,电脑城不会再有未来。电脑城已死,但它作为文化的象征是不可磨灭的:它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r comments will be submitted to a human moderator and will only be shown publicly after approval. The moderator reserves the full right to not approve any comment without reason. Please be civil.